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43 点击次数:51
聊起蒋介石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,他是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军事大佬,同时也是个挺有手腕的政治家。自打他当上了黄埔军校的头儿,就一步步走到了民国权力的最顶端。
在争夺权力的路上,他打败了胡汉民、汪精卫、廖仲恺这些人,最后当上了民国时候的老大。虽然他也有三次被人从台上拽下来,但每次都没过多久,蒋介石就又想办法把大权给夺回来了。
在民国时期,估计也就只有蒋介石能管得住那些地方上的军阀,还有国军里头那些高层大官了。
说到底,国军里那些关键部门的大佬们,全都是蒋介石亲自教导和培养出来的弟子。
蒋介石带着全国的老百姓和军人,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,终于取得了胜利。那时候的他,真的是非常风光,想干啥就干啥,顺风顺水。在国内,他的名字那是响当当的,大家都知道他。而且在国外,也有不少人知道他的大名,对他评价不错。
可是世事难料,到了后面的解放战争时候,蒋介石带着的国军,在打仗上老是吃亏,到处被人追着打。再加上在东北那边吃了败仗,淮海战役也打输了,这样一来,长江北边的地儿全都被解放了。
那时候,国军里头的许多大佬都觉得蒋介石带不动国军了,再加上桂系的人在旁边使劲儿煽风点火。这么一来,蒋介石就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三次被迫下台,从民国总统的位置上退了下来,变成了总裁。而桂系的李宗仁呢,他就顺势接过了民国代总统的担子。
在那个解放战争的时候啊,蒋介石虽然说是第三次不当大官了,但他手里还是握着不少权力呢。可以这么讲,他虽然没挂着总统的头衔,但实际上干的还是总统的活儿。
蒋介石不再公开露面,他回了溪口老家,但还是在暗地里掌控着国军。有啥大事儿,很多国军的大官都还是会去找他商量。就拿淮海战役咱们打赢后,打算打过长江那会儿来说,还是蒋介石在背后出主意,让汤恩伯去布置长江防线。那时候的陈诚、顾祝同、陈家两兄弟、毛人凤这些人,都听蒋介石的。谁会听李宗仁的呀?李宗仁这个临时总统,也就桂系的人买他的账。本来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人商量好了,李宗仁当总统,白崇禧当国防部长。可李宗仁当上总统后,白崇禧却没当成国防部长,俩人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有了矛盾。
我军成功渡过长江以后,孙科、孔祥熙、阎锡山他们那些头头脑脑,都带着自己的班子跑广东去了,这事儿代总统李宗仁居然还被蒙在鼓里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背后肯定是蒋介石在搞鬼。李宗仁知道了以后,那叫一个气啊,觉得这些人完全没把他这个总统当回事。他一生气,干脆直接回广西老家了。说不定这时候李宗仁心里也清楚,当个末代皇帝,尤其是没实权的皇帝,那可不是啥好差事。
蒋介石一得知李宗仁回了广西,没去广州,心里就嘀咕起来,这怎么行呢?广州那边还指望着他挑大梁呢。他琢磨着,得派白崇禧去把李宗仁给请回来。不过呢,他也清楚,白崇禧这家伙可不会轻易就范。为了打动白崇禧,蒋介石开出了个大大的筹码——事成之后,国防部长的位置就是他的。白崇禧一听这话,觉得条件还挺诱人,就点头答应了。
白崇禧到了广西后,跟李宗仁聊了好多次,好言好语地劝了他好久,最后总算是把李宗仁给说服了,让他去广州上任。李宗仁一到广州,就觉得事情不对劲,这哪是请他来当官的,简直就是把他当摆设。啥大事都不跟李宗仁商量,全都是蒋介石在背后遥控指挥。
李宗仁在广州当那个代总统的时候,真的是越过越憋屈。他呢,也不说走就走辞职不干了,也不让别人去上面说他的坏话,干脆就直接带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去了香港,后来还跑去了美国。这事儿一传出来,国军里那些当官的,为了讨好蒋介石,都一个劲地劝蒋介石再出来掌权,就连他的儿子也跟着起哄。
可是,蒋介石并没有点头答应,他讲道:“只要李宗仁还在那个位置上没下来,那我就是民国的代理总统,我哪好去抢他的位子呢。”其实蒋介石心里头有数,当不当总统对他来说真没那么重要,毕竟国军的大权还是牢牢抓在他手里的。他也不想背上个抢别人总统位子的坏名声。
蒋介石第三次不当领导后,虽说没了总统的头衔,但实际上还是他说了算。这次跟之前两次可大不一样,因为那时候还有汪精卫、胡汉民、孙科这些人跟他对着干。再说那时候,蒋介石在国军里头,势力还没那么大呢。